道德文章固然有趣,却是无法解决问题的。 最先认识到这一点的人,应该是顾宪成。 在万历二十一年(1593)的那次京察中,吏部尚书孙鑨——撤职了...
虽然几十年来,万历都不喜欢自己的长子朱常洛,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他终于做出了抉择,将皇位传给了这个久经考验的儿子。 担惊受怕几十年的朱常...
应该说,朱常洛是个好孩子,至少比较厚道。 几十年来,他一直夹着尾巴做人,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冷漠、朝廷的冷清,感受到了国家的凋敝,时局的危险...
目标就在眼前,一切都很顺利。 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,同党越来越多,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尽在掌握之中,在郑贵妃和李选侍看来,前方已是一片坦途。 ...
当十三位顾命大臣走到门口的时候,被拦住了。 拦住他们的,是几个太监。毫无疑问,这是李选侍的安排。 皇帝去世的时候,她就在宫内,作为一位智...
这就算即位了,但问题在于,毕竟也是大明王朝,不是杂货铺,程序还要走,登基还得登。 有人建议,咱就今天办了得了,可是杨涟同志不同意,这位仁...
万历四十八年(1620)九月初六,明熹宗朱由校在乾清宫正式登基,定年号为天启。 一个复杂无比,却又精彩绝伦的时代就此开始。 杨涟终于完成了他...
自万历四十六年,努尔哈赤起兵以来,短短三年时间,抚顺、铁岭、开原、辽阳、沈阳,直至整个辽东,全部陷落。 从杨镐、刘綎到袁应泰、王化贞、熊...
万历三十二年(1604),孙承宗向他的雇主告别,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。他的目标,是科举。这一年,他四十二岁。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,秀才、落...
孙承宗接受了袁崇焕的意见,他决定,在宁远筑城。 筑城的重任,他交给了袁崇焕。 但要准备即将到来的战争,这些还远远不够,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 ...
袁崇焕刚到宁远时,看到的是破墙破砖,一片荒芜,不禁感叹良多。 然而很快就有人告诉他,这是刚修过的,事实上,已有一位将领在此筑城,而且还筑...
天启元年(1620),孙承宗刚到辽东的时候,他所有的,只是山海关以及关外的八里地。 天启五年(1624),孙承宗巩固了山海关,收复了宁远,以及周...
这一天,努尔哈赤得到消息,孙承宗回京了。 他之所以回去,不是探亲,不是述职,也不是做检讨,而是彻底退休。 必须说明的是,他是主动提出退休...
多年前,我曾研习过社会学,并从中发现了这样一条原理:社会垃圾(俗称混混),是从来不会自卑的。 虽然在别人眼中,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渣、败类...
几年来,杨涟一直在看。 他看见那个无恶不作的太监,抢走了朋友的情人,杀死了朋友,坑死了上司,却掌握了天下的大权,无需偿命,没有报应。 那...
天启四年(1624)六月,左副都御史杨涟写就上疏,弹劾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二十四大罪。 在这篇青史留名的檄文中,杨涟历数了魏忠贤的种种罪恶,从...
焦头烂额的魏忠贤几乎绝望了,面对如潮水涌来的攻击,他束手无策,无奈之下,他只能跑去求内阁大臣,东林党人韩旷,希望他手下留情。 韩旷给他的...
许显纯怕了,他怕汪文言的诅咒,于是,他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:杀死汪文言。 死后对质还在其次,如果让他活着对质,下一步计划将无法进行。 天启...
左光斗只比杨涟多活了一天。 身为都察院高级长官,左光斗也是许显纯拷打的重点对象,杨涟挨过的酷刑,左光斗一样都没少。 而他的态度,也和杨涟...
这五位平民英雄的壮举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: 一、魏忠贤害怕了,他以及他的阉党,受到了极大的震动,用历史书上的话说,是为粉碎阉党集团奠定了群...
孙承宗失望而归,他没有能够拯救东林党,只能拯救辽东。 魏忠贤曾经想把孙老师一同干掉,可他反复游说,皇帝就是不松口,还曾经表示,如果孙老师...
若夫以一身之言动、进退、生死,关系国家之安危、民族之隆替者,于古未始有之。有之,则袁督师其人也。 ——梁启超 关于袁崇焕的籍贯,是有纠纷...
努尔哈赤决定,要把眼前这座不听话的城市,以及那个敢调侃他的无名小卒彻底灭掉。 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,因为他已确知,这是一座孤城,在它...
眼前的一切,都超出了努尔哈赤的想象,以及心理承受程度。 万历十二年(1584),他二十五岁,以十三副盔甲起兵,最终杀掉了仇人尼堪外兰,而那一...
失败的努尔哈赤悲愤了几个月后,终于笑了——含笑九泉。 老头笑着走了,有些人就笑不出来了——比如他的几个儿子。 当时,具备继承资格的人,有...
魏忠贤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人妖了,不是人,而是妖。 解决掉东林党,没有敌人了,就开始四处闹腾刮妖风了。 最先刮出来的,是那个妇孺皆知的称号—...
魏忠贤的意图很明显,在彻底控制政局前,绝不能出现下一个继任者。 但就在那天,他见到了匆匆闯进宫的英国公张维迎: “你进宫干什么?” “皇上...
魏忠贤开始相信,崇祯是他的新朋友。 于是,天启七年(1627)九月初三,另一个人提出了辞呈。 这个人是魏忠贤的老搭档客氏。 她不能不辞职,因为...
真正的机会到来了。 十月二十三日,工部主事陆澄源上书,弹劾崔呈秀,以及魏忠贤。 崇祯决定,开始行动。 因为他知道,这个叫陆澄源的人并不是阉...
这一天,努尔哈赤得到消息,孙承宗回京了。 他之所以回去,不是探亲,不是述职,也不是做检讨,而是彻底退休。 必须说明的是,他是主动提出退休...
真正的机会到来了。 十月二十三日,工部主事陆澄源上书,弹劾崔呈秀,以及魏忠贤。 崇祯决定,开始行动。 因为他知道,这个叫陆澄源的人并不是阉...
这一天,努尔哈赤得到消息,孙承宗回京了。 他之所以回去,不是探亲,不是述职,也不是做检讨,而是彻底退休。 必须说明的是,他是主动提出退休...